秋招经验总结|秋招征文
写在前面
大家好,这里是云晞。来自魔都某211的非科班本硕,目前非常幸运地收获了两家大厂的ssp,其中一个是算法,一个是软开。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秋招小经验,祝愿大家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~
大体来说,秋招准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- 前序准备:确定求职方向
- 技术准备:准备笔试;准备面试
- 简历投递:撰写并完善简历;获取秋招信息;填写在线简历
- 总结经验:整理秋招投递时间轴;整理笔经面经
本文将会针对每一个部分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需要注意的方面。
确定求职方向
对于程序员而言,可以投递的公司主要包括互联网大厂、独角兽或小厂、其他领域的技术部门、外包科技公司等;可以投递的岗位大致包括算法、软件开发、测试开发、大数据开发、数据分析、产品经理等。
由于互联网人才辈出,蛋糕越分越少,加之今年疫情与全球政治的因素,许多公司的招聘岗位也有所减少,导致内卷愈发严重,竞争异常激烈,许多人也因此选择了转岗或转行。
楼主认为,在选择行业与岗位时,不必太过于焦虑,例如听说算法“灰飞烟灭”后就着急转投其他岗位,应当从行业需求、自身技术栈、个人兴趣三个方面客观地评估自己,选择最合适的方向。
根据楼主目前的观察,今年算法岗竞争相对比较激烈,投的人多而hc较少。就内部而言cv内卷最严重,nlp和推荐相对好些。由于不少算法同学转战了开发,使得开发竞争压力也增大了许多,hc较多但投的人也多。就内部而言java招的人最多,也有一些公司有c和go的需求。客户端开发的竞争相对最小。不确定会不会明年选择客户端的同学变多而带来新一轮的内卷。
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而许多岗位需要相关的技术甚至实习项目经验,所以最好在秋招开始的时候就选定一两个方向,深耕于此。
至于行业,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海投。互联网一般提前批在6月开始,少数四五月开始,银行证券大多在9月或10月开始,几方可以兼顾。
准备笔试
秋招的测评主要有笔试、行测、性格测试,其中笔试分为数据结构与算法题或者专业选择题。技术岗对于行测和性格测试的要求一般不高(hw对于性格测试要求较高)。
一般笔试题的算法对标于力扣的中等难度,有时会有一些简单或者困难。楼主建议力扣必须刷起来,并且早做准备,每天刷两三题。先刷剑指offer再刷高频题,刚开始刷的时候可以先看解析,理解思路并抄写模仿,当刷的题足够数量后自行总结并尝试自己解题。同时,对于每道题最好能多看几种解答思路,并理解它们的时间与空间复杂度。
楼主之前刷过力扣50题pow(x,n),x<100,当时使用的是递归算法,并且成功ac了。翻看官方题解的时候发现还可以借助二进制拆分,使用快速幂+迭代的计算方法。但由于两者的时间复杂度相同,就没仔细看这个题解。然而笔试的时候正好需要使用pow,x<10^9,使用内置函数或递归只能通过80%的样例。后续才知道使用二进制可以全部ac。算是一个小教训了。
对于专业选择题类的笔试,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复习,可以结合面试一起准备。同时,有一些社区会在微信群分享题目,例如研习社每天都会分享一道题,并提供详细解答。可用于做积累,或者检测自己。
准备面试
技术面时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:自我介绍、手撕代码、实习项目介绍、专业知识考察。
自我介绍我自己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学校、专业、预期毕业时间、研究方向、在哪方面有过实习和项目经验。
手撕代码可以和笔试一起准备,一般来说手撕会比笔试简单一些,zj可能会难一点,很多会问到剑指offer的原题。
如果有实习或者项目,需要对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了解,对面试官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能够快速、清晰的解答。对于代码的每一行,不管是不是自己负责的部分,都应全面地掌握。如果自己做的项目,面试官问到时都支支吾吾,是非常减分的。有时会从项目展开询问一些知识点。例如项目用到了gbdt,面试官可能会问gbdt的概念、损失函数、如何分裂节点、如何剪枝、和xgb的区别、并行和串行的区别等。事先应当对自己项目中使用的模型有深入的理解,可以阅读一下原论文,或者查看一下官方代码。
楼主主要准备的是算法岗位,主要回顾西瓜书、统计学习方法和百面机器学习,对于书上没讲到的细节内容,搜索一下网上有没有相关的高质量博客,并做好笔记。
撰写并完善简历
之前B站招聘统计过一个今年部分岗位的当前投录比情况,数分1:828,财务1:3300,有些同学发了简历之后,甚至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。如何能在海量的简历中抓住hr或者机器人的眼球呢?便是简历发挥作用的时候了。
简历是秋招的敲门砖,虽然我们总认为人应当谦虚恭谨,但是在简历里过分谦虚可能就会流于平庸。比如说我说自己拿到了两份offer,听起来就比较平常;但如果我说我非科班渣硕,无顶会无比赛无大厂实习,目前拿到了两个大厂的ssp,总包超40w,看起来就似乎比较厉害(没有)并且让人有想打人的冲动了。这就是语言描述的力量。
在不夸耀事实的前提下,尽量把自身的亮点体现得越多越好。楼主刚开始投提前批的时候,许多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就石沉大海了,在修改了许多遍简历后,几乎不存在卡简历的情况了。
楼主也是集各方所长,目前简历已经改到第12版了,给同学们看过之后都称专业,并且被不少同学当作模板啦。下面介绍一下我在写简历时的一些小经验。
首先,简历最好控制在一页以内,但是整个篇幅应当是比较饱满的,不要有太多留白。
其次,技术岗的简历不需要太有设计感,黑白简约风就行,不要有太多颜色。
第三,不需要分太多板块,会比较占地方,楼主目前的板块为“教育背景”、“实习经历”、“项目经历”,每部分各写了两段。之前还写了“奖项荣誉”和“技能证书”,现在将重要的奖项放在了对应的教育背景一栏,技能放在了基本信息处。这样,多出来的版面可以详细扩充实习项目经历。
我的教育背景里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:学历成绩、主要课程、奖项荣誉、学生工作。如果成绩比较好,可以详细地列出均绩、均分、年级排名,自招、推免录取或考研专排第一的也可以提一句。如果均绩不高,可以选择不写,但若专业课均绩较高,也可以统计一下。列出和职位相关的课程,如果这些课分数较高,可以用括号表示出来。
我的实习经历和项目经历的结构差不多,都是包括:核心技术、任务简介、工作成果。把核心技术凝练出来会比较突出重点,任务简介和工作成果遵循star法则,尽量写的专业、详细一些。
获取秋招信息
都说秋招“金九银十”,但对互联网却不是这样。最早的秋招提前批从4月就开始了,那时候许多同学连暑期实习都还没投,而在九月初的现在,不少一线大厂已经快没有hc了,因此及时地获取秋招信息非常重要。
我们主要需要的信息包括:各个公司的暑期实习、提前批、正式批开始投递时间、截止投递时间、投递岗位、内推方式、部门工作情况与hc情况等。这些消息可以来源于官网、企业招聘公众号、校招资讯类公众号、牛客、各种秋招群、老师同学师兄师姐等。
当一个公司开了招聘后,不要总是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,而拖延提交简历,一个萝卜一个坑,越早投递越早面试机会越大。在投递之前可以先从牛客、脉脉或者师兄师姐处了解各部门的发展情况、针对自己岗位的招聘人数情况,以及不同base的招人情况。如果能走部门直推则最好。
不少大厂还需要自行选择bu,最好也先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再做选择,例如是否为核心部门、产出如何、工作氛围、部门hc等。
填写在线简历
大部分公司需要我们在官网按照指定的格式填写简历,是一项非常繁琐的程序。我自己会保存一个txt文档,填写后保存文本,之后只需要复制粘贴即可,如果有新的需求则同步到txt中。牛客提供了在线简历工具,不过亲测目前并不是很智能。
在线简历一定要完整填写,楼主之前有一家公司就是只填了带星号的必填信息,并附上了自己的附件简历,直到现在也没有安排面试,简历一直被锁着。填写在线简历从一定程度上可能也体现了态度问题吧。
整理秋招投递时间轴
秋招信息繁多,并且许多流程在时间上有重叠或交错,使用一个文件来记录一下会比较直观,并易于后续查看。楼主目前是使用石墨文档做了个在线表格,每次投递简历或者有新的进度则更新一下。
整理笔经面经
秋招的面试官大多是资历较深的前辈,面试时遇到答不上来的问题也是个查漏补缺的过程。所以写笔经或者面经,重新回顾一下面试时的录音,总结问题,对于之后的面试以及自身知识面的扩展和提高有很大的帮助。
我个人做笔试时会先在本地ide写,便于debug与存储代码。之后有时间会重新整理一下没有全ac的问题,思考能否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案,有时会去牛客看看大牛们的代码学习一下。手撕没有撕出来的也会去力扣找找有没有原题,重新修改并尝试提交。
写面经时我倾向于把答案也写一下,而非只记录问题。因为在二次写答案的时候,常常会想到面试时漏掉的细节,这样记录一下也对知识点做了巩固,下次面试如果再遇到,就能轻松应对了。
总结
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准备方式,楼主提出的以上经验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。总之,脚踏实地、认真准备,努力的人运气总是不会太差。祝大家offer多多~